查看原文
其他

战“疫”进行时——北化人打响科技战“疫”

新媒体工作室 北京化工大学 2022-03-20

近日,一组发自武汉的照片传到了谢鹏程教授的手机上,照片中的环卫工人穿戴着由我校机电工程学院高分子材料先进制造 “英蓝实验室”生产制作的护目镜和纳米纤维口罩。

这是武汉一线环卫工人自己拍摄的照片,他们“装备一新”,显得格外精神。至此,这场跨越千里的爱心接力才告一段落。

“我们关注到在武汉疫情严重的区域,一线环卫工人仍坚守岗位肩负消毒喷洒的重任,同时在直接接触和处理受污染的各类垃圾时存在极大的疫情感染风险,而个人防护物资却十分紧缺。”

谢鹏程教授说,在看到武汉环卫部门发出防疫物资的需求信息后,实验室决定将部分已经生产的护目镜和口罩捐赠给他们,以尽北化科研人的绵薄之力。


_


3D复印技术转化战“疫”力量

_
_

疫情发生后,学校迅速部署疫情防控工作。今年1月底,学校号召科研人员积极投身科技抗“疫”工作,坚持结果导向,加速成果落地,把实用的研究成果应用到战胜疫情中。


2月2日,“英蓝实验室”向学校提出了防疫物资生产的申请,学校科研院、国资处、保卫处、后勤保障等各相关职能部门高效协同、快速响应,仅用半天时间完成流程审批,在实验场地使用、生产物资调配、安全生产保障等方面开通绿色通道。


“英蓝实验室”利用原本为生化实验室准备的护目镜生产条件和原料,采用了自主研发的聚合物“3D复印”智能塑化制造技术,在此基础上,结合本次防疫的特殊需求和用户特点,在极短时间内完成了优化攻关产品。

_


谢鹏程教授介绍说:“在学校各部门的鼎力支持下,研究室从策划到生产装备的搭建仅用了一天时间!”从2月3日起,利用实验室现有的生产原料进行生产,充分展现出科技抗“疫”的北化速度:3D复印护目镜,制造一副半分钟!


护目镜使用聚碳酸酯为原料,透明度高,对皮肤无毒无害,特别是对人体的贴合性好,充分考虑了长期佩戴时可能出现的问题,可用于医院安保、医导、收费等医务辅助工作者和社区服务人员的防护。


生产装备搭建完成后,谢鹏程教授与在京的几位研究室老师亲自走上生产线,学工办每天安排留校同学作为志愿者也加入进来,化身“车间工人”。在他们看来,“虽然我们不能亲自奔赴抗击疫情的前线,但可以利用科技成果转化为抗疫前线勇士们的后勤保障做点事情。”

_

谢鹏程教授说:“现有原材料的储备有限,目前我们也在积极采购原料,只要肺炎疫情防控需要,我们将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随时待命。作为科技工作者,我们能够有机会为抗击肺炎疫情做点工作,这是我们的分内之事,义不容辞,定当竭尽全力!”


目前研究室应急制造出带侧光板型的护目镜累计超7000余副,已经为湖北武汉、孝感、黄冈、襄阳等多地抗疫一线的环卫工人提供了及时的健康防护,同时还捐赠给湖北、北京、广东、湖南、辽宁、河南等地的医院和北京环卫集团、中信环境、中石化等抗"疫"一线单位。



_

科技战“疫”,北化在行动

_
_

“英蓝实验室”的另一项科研成果——聚合物熔体微分静电纺丝纳米纤维绿色高效制造技术,也在这场战“疫”中发挥重要作用。该发明技术生产的超细纤维空气滤膜,纤维直径达到了可见光的波长(370~780纳米)范围,用这种纤维生产“微纳丝彩虹膜”高性能口罩已经实现了产业化。微纳纺丝技术负责人李好义博士说:“这种‘微纳丝彩虹膜’高性能口罩具有高效防护、超低呼吸阻力、消毒清洗后重复使用的绿色环保优势!”


除了“英蓝实验室”老师和同学们的努力,科研院也向全校发出《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各实验室酒精、消毒液等消毒物资交由学校统一分配使用的倡议》,鼓励各学院对实验室的现有酒精、消毒液等物资进行清点梳理,为后续统一消毒做好准备。

这就是北化科研人的担当,面对疫情坚决不做“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事外之人,用科研之热情点燃这场战“疫”的胜利之光。


疫情防控是当前学校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我校作为一所行业特色型大学,充分发挥专业特色与优势,坚持结果导向,加强科研攻关,把论文写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把研究成果应用到战胜疫情中。


我校的科研工作者,按照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要求,发挥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优良传统,切实做好各项防控工作。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胸怀,开展各项工作,为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贡献北化科技力量。

精彩回顾

一念大意,前功尽弃!@全体北化人,别让掉以轻心,毁掉所有努力!

全面落实防控措施!北化后勤——疫情防控期间的校园堡垒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教职工预约入校规定请看这里……____


_


_

来源|科研院

文字|刘一君

责编|李怡萌

美编|王靖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